规章制度

规章制度

当前位置: 565net必赢客户端 > 学生工作 > 规章制度 > 正文

数统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

发布日期:2014-03-10    作者:     来源:     点击:

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,高等学校要以文化素质为切入点,把思想政治素质、文化素质、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,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。在学校的素质教育中,学生工作应当与素质教育相适应,明确工作任务,规划工作方案,担负起思想政治素质、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。

一、素质教育的内容

1.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

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首要素质,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,为人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保证。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: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素质。是指对政治的态度、品质及政策水平等方面及在人生理想、价值、事业等方面的观念和素养;另一方面是道德品质素质。是指在道德观念、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素养,是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体身上的稳定表现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包括以下内容:

(1)使学生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,热爱社会主义祖国,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,坚持党的基本路线,坚持四项基本原则,拥护中国色社会主义

(2)有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,有崇高的职业理想,勤奋刻苦学习,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热爱学生,有敬业精神和进取意识。

(3)坚持社会主义、集体主义价值观,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,甘为人梯,无私奉献,正确处理国家、集体、个人之间的关系,正确对待个人名利、地位。

(4)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,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,坚持真理,襟怀坦白,谦虚谨慎,廉洁奉公,以身作则。

2.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

文化素质即文、史、哲的基本知识,艺术的基本素养及对我国和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了解。文化素质是基础,它作用于人才整体素质的各个方面,也作用于人的一生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。文化素质包括人文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、艺术、中外文化精华等方面内容。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综合素质。一个文化素质很差的人不可能受到大家的欢迎。同时,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他们思想道德、业务、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。文化素质教育除了使学生具有本专业的广泛知识外,还应使他们同时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人文知识,具体包括以下内容:

(1)使学生有较宽广的中外文化和文学知识,了解古今中外历史,爱好音乐艺术。

(2)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。

(3)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法修养。

(4)有风度,有涵养,处处为人师表。

3.身心素质教育的内容

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、心理素质两个方面。身体素质就是指人才的体育知识、技能和体质,也包括人才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理机能。心理素质就是指人的认知活动、情绪、意地品质、人际关系、生活情趣及承受挫折的耐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。

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人的综合素质。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,智慧难以表现,知识无法利用,所以身体健康是事业成功的条件和聪明才智发挥作用的载体。同时,心理素质的高低也关系着人是否具有健全人格,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。

身体素质教育内容为:

(1)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基本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、技巧。

(2)选择体育项目、积极锻炼、增强体质。

(3)注意体育卫生,掌握生活规律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
心理素质教育内容为:

(1)健全的智力和正常的学习能力、观察力、记忆力、思维力、想象力发挥正常。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热情,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,有探索精神,积极主动、创造性地发挥智能。

(2)有稳定、饱满、愉快的情绪。能主动调适情绪波动,有激情、热情、愤怒、悲伤等多彩的情绪生活,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战胜悲观消极的情绪。

(3)有正确的自我意识。能正确认识、评价和调控自我,能挖掘发挥自我的优势及潜能,能努力改正缺点和不足,能冷静、理智的控制自我。能不懈的努力,自信自强的完善自我、追求理想。

(4)有良好、和谐的人际关系。能与同学友好相处,善解人意,体谅同学,尊敬、信任、关心、帮助、谅解他人,克服嫉妒、怀疑、畏惧的对立情绪。

(5)社会适应良好。能在社会承认的基础上满足个人的欲望和要求,有切实有效的办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。有成熟、健全的适应方式。

(6)有协调的个性与行为。个性应是协调的,行为应受意识支配且是一贯的。认识、情绪、性格应在行为活动中有所反映,不应是相互矛盾或反复无常。

二、素质教育的目标

高校素质教育,是学校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高校人才培养方针,结合学生的实际,通过一系列教育、管理和服务手段,对学生思想政治、文明道德、知识结构、适应能力、心理品质等多方面素质进行全面培养的一个综合性的动态过程。素质教育内涵的多样性,必然涉及到不同职能部门及各个岗位教职工,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作用,才会取得成效。从知识学习方面,素质教育的成效有赖于雄厚的师资,而从日常管理方面,素质教育则与学生工作密切相关。因此,学生工作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。

据我国高校的培养目标任务,学生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总体

目标应当是: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,日常管理工作,心理健康指导工作以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。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、人文素质,使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,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优良的个性品质。

三、素质教育的途径

实施素质教育要遵循渐进性原则。按照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总体目标,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规律,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素质教育进程进行全面规划,合理安排,分段实施,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。根据我们近年来的探索,我们的做法应为:

第一步(一年级达到):一年级主要进行适应大学学习、生活教育,道德品质教育,法纪教育,心理健康教育,达到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质。

第二步(二年级达到):二年级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,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,进行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教育。同时注重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培养,达到较高素质的要求。

第三步(三年级达到):三年级主要进行革命史和革命传统教育,参与社会实践,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。同时,着力进行社会责任意识、职业道德、文明素质教育,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。

上述整个培养过程既有鲜明的阶段性,又体现循序渐近的特点,其间始终贯穿着学生思想政治素质、文化素质、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,保证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的实现,实践证明是可行有效的。同时,实施素质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:

1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。当代大学生具有眼界开阔、思维活跃等显著特点。他们对学有所长的学工干部有好感,而对那些习惯于传统的以经验为主、偏重训导、忽视效果的工作方式的学工干部则缺乏尊敬。如果学工人员不在知识素养、教育理念、管理内容及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更新,就将失去威信,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。所以说,没有一流的学生工作队伍,就没有一流的学生素质教育。

学工队伍建设的关键是:

(1)提升队伍的整体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。

(2)提高理论素养,从经验型向科学管理型转化。

(3)强化考核,提高工作实效。

2在操作上,应抓主题、抓活动。学生工作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思路与运行,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。面对这个全面、长期的教育过程,除了继续我们过去好的工作方法外,还要注意抓住主题、抓好活动这两个重要环节。

(1)抓主题。即抓住素质教育的关键目标。在活动的选材和立意上充分、完善地体现教育的价值导向和教育体系,其优势在于全面、持续。要注意结合变化的形势,贴近学生的思想,适时开展作为常规教育必要补充和有力支持的主题教育,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,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,长久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、行为之中。

(2)抓活动。即抓健康有益的大学校园文化活动。应使活动的娱乐性与教育性实现统一,突出高校的文化特色,赋予其充实的内涵。

数学与统计系

2013年6月